上篇文章提到,身体内能量的非均匀分布,主要就是一张立体的电磁驻波干涉图纹。如果可以正确地改变这张干涉图纹,从而改变能量分布,不就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了嘛。

事实上,这也就是上千年来针灸医生一直在做的事情。只不过在中医的理论中,没有电磁场、电磁波、干涉图纹、电场强度、耗散结构等现代科学概念,而是用气血循行、子午流注、得气、补法、泻法等另一套理论框架和语言系统,殊途同归啊。

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框架和语言系统来重新理解一些中医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一根小小的毫针,不带任何药物,就能对人体产生这样大的影响?针灸的针并没有把药水打进身体里去,为何也能治病!”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说:驻波干涉图纹的形状不单是由波的频率决定的,同时也是由谐振腔的边界条件决定的。要改变干涉图纹,或者说要改变驻波结构,有两种办法:一是改变波的频率,二是改变谐振腔的边界条件。本篇先探讨第二种办法,下一篇再探讨第一种办法。

什么是“谐振腔的边界条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在《经络的本质:电磁驻波形成的“耗散结构”》提到,从波的角度来看,小提琴的美丽琴身就是一只谐振腔(resonant cavity )。同样,所有管弦乐器都是谐振腔,比如排箫、笛子、萨克斯、吉他,还有埙、钟等。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我们都知道,一个大钟上,往往只要有一条微小的裂缝,就会使大钟的声音变哑。这就是因为大钟上的一条小裂缝,大大改变了内部的驻波干涉图纹,从而它的声音也大大改变。这就是说,谐振腔一点点微小的改变就会导致驻波干涉图纹和本征频率(eigen frequency)的大幅度变化。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钟上的一条小裂缝,就会大大改变它的声音和内部的驻波干涉图纹

 

德国的马堡大学斯朵克曼教授(Prof.  H.  J.  Stoeckmann)做了两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所用的实验设备,与下图的仪器很相似,不过仪器上的振动平板是长方形的。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板上的“二维驻波”所形成的“干涉图案”

不同的振动频率,形成的图案不同

 

斯朵克曼教授不是改变频率,而是在平板上打洞,也就是说改变了边界条件。实验结果很有趣,见下面图片,左边的两块平板是没有打洞的,而右边的两块平板则分别打上了小洞。洞很小,但对驻波干涉图案的影响却很大。当然,小洞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小洞打在关键的位置上,才能引起驻波干涉图案的大幅度变化。而这种位置一般是在能量密度最高的地方,也就是许多驻波的波峰集中的地方。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振动板上打一小洞洞,就能大大改变驻波形成的干涉图纹

 

关键位置的一个小洞,就会大幅图改变干涉图案。这意味着毫针也可以有效地改变谐振腔的边界条件,从而有效地改变体内电磁驻波干涉图纹。体内的电磁驻波干涉图纹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了体内的电场分布和能量分布,从而来调节整个生理功能的运行。想一想真的很有趣,那么神秘的针灸,原理竟然是如此简单,正所谓大道至简啊。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针灸的毫针不能乱扎一气,这个洞一定要扎在关键性的位置上,而这个位置就是穴位,而穴位又常常是电导最高点,也就是电磁驻波的许多波峰集中的地方。

在《穴位有多大?经络有多宽?》中提到,穴位的正中心电导最大,越远离穴位中心电导越小。为了说明为什么要把针灸毫针扎在电导最高点上(也就是穴位的中心点上)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再回到一维的、最简单的情况下(见下图)来看看。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毫针插入驻波的某一波峰时可以最有效地破坏这一驻波

 

当一个脏器出了问题,它的本征频率(eigen frequency)就会改变,而产生一个异常的频率,并形成异常的驻波,这种异常的驻波使得某些点上的能量异常升高,也就是相应穴位点上的电导异常升高,技术上就测到对应穴位点上的电阻异常降低。于是,我们就要把毫针扎到这一电阻异常降低的穴位点里面去。

其结果是,毫针扎到了这一异常驻波的某一波峰上了,从而最有效地破坏了这一异常的驻波。这样一来,不但是有效地破坏了这一异常的病态驻波,从而帮助有病的脏器恢复正常;还大大地改变了体内电磁驻波的干涉图纹,也就是大大地改变了整个人体内的电场分布和能量分布。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所以,当毫针扎到正确的关键位置时,并非简单地刺激了某一神经,而是大大改变了干涉图,导致全身电场分布和能量分布的大幅度改变。

再看一个实验,就是当毫针扎入足三里之后,在外关区域观察到的所谓“皮肤电阻”,即“电导”或“内电场分布”的变化。下图中的一系列图片,就是表明扎针之后20分钟内,内电场分布一步步的变化。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针插入足三里之后人体内电场分布的一步步变化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到干涉图纹的变化速度相当之慢,干涉图纹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则要花上几十分钟。这也使我们回想到《经络最奇特的现象:循经感传》中提到的“循经感传”的速度。“循经感传”的爬行速度也相当慢,只有每秒1~20厘米。比每秒2~120米的神经传导要慢得多了。

众所周知,电磁波传播速度非常之快,最快可到每秒钟30万千米。既然是电磁波驻波,为何循经感传的速度这么慢呢?怎样来理解这一奇怪的现象呢?

其实,早在1959年,中国的物理学家张秉武先生就指出了“波的群速度”(speed of group waves)现象,也就是说,在波导管内或谐振腔内,许许多多的波一起运动,相互干涉,相互叠加,产生了一些因叠加和干涉而形成的宏观信号。这些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就比单个的波要慢得多。并且波越多,这种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就越慢。而在人体内,电磁波数目是上亿的,甚至是几十亿、几百亿的。所以,这种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就变得非常之慢了。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子午流注:人人必知的经络运行周期规律》提到气血从肺经开始循行十二经脉,在一呼一吸之间,脉行六寸,一日一夜的时间中,照这个顺序要往复在全身循行五十周,即日行二十五周,夜行二十五周。这就是说,气血在24小时内可以全身循行50周,不到半小时就可以跑一圈。

临床上,针灸留针时间一般30分钟,就是从针灸得气,到经气循环一周,然后再取针。至于留针更长时间,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波越多,宏观信号的传播速度就越慢。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人的解读

公号:人的解读

官网:http://www.rendejiedu.com

 

【相关阅读】

人体能量学系列(前言)

[00] 人体能量学的缘起

人体能量学系列(经络篇)

[01] 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解剖学上找不到?

[02] 经络最奇特的现象:循经感传

[03] 经络的全息特性,头痛医脚的道理原来是这样

[04] 经络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通道?

[05] 穴位有多大?经络有多宽?

[06] 植物、动物的经络穴位是怎样的?

[07] 子午流注:人人必知的经络运行周期规律

[08] 揭秘经络的电现象

[09] 经络之所以解剖不着,原来因为它是耗散结构

[10] 经络的本质:电磁驻波形成的“耗散结构”

[11] 针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这样的